第628章 627御前_隆万盛世
CP小说网 > 隆万盛世 > 第628章 627御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28章 627御前

  第628章627御前

  “半月前会食之事为引,老师以操劳国事引疾乞归。”

  张居正正色道:“据我所知,兵部赵大人因早年忙于公务,饭食不定染有胃疾,近日时常发作。

  一旦发作必然卧床不起,疼痛难忍无法事事,老师先请辞,闭门修养两日,我料赵尚书必紧随其后上疏请辞。

  陛下刚登基,有老师和赵尚书先后请辞必不允,必定会好言挽留。

  我再放出消息,老师染疾乃是那日高拱所言之故,心灰意冷导致身体不适思归。

  前有开海一事不得人心,后有当朝首辅被逼请辞,朝廷舆论必然会群情汹涌,就算是陛下,也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放老师离去,而解决的唯一办法,就只有让高拱离开。”

  徐阶擅长的就是利用势,而张居正提出的这个主意,也正是他最擅长的领域。

  其实借助朝廷舆论,本质上就是要准确判断人心。

  大家都不支持开海,而高拱支持,他就已经站在大家的对立面上。

  徐阶先在陛下面前坚持反对开海,和大部分官员保持一致,就会得到舆论支持。

  之后自己再因故请辞,捞一拨舆论同情,就算之前打算置身事外的老官油子也会有唇亡齿寒之感,他们也容不得高拱继续留在朝堂上。

  大明官场之上,还有个论资排辈的传统,就好比内阁名次一般。

  大家虽然都是阁臣,可还有首辅、次辅、辅臣之分,还有先进、后进区别。

  高拱以后进,凭借皇帝的宠信就可以把首辅逼到这个份上,他们不同仇敌忾是绝不可能的。

  这个时候再有科道言官前仆后继上奏弹劾,隆庆皇帝就算有心保高拱,怕是面对满朝倾拱也会束手无策,要维持朝政平稳,就只能忍痛弃拱了。

  “你打算让谁出手?”

  徐阶只是沉思片刻就问道。

  “刑科给事中张缙。”

  张居正答道。

  “再加上李复聘的弹劾奏疏,明日一起送入内阁。”

  徐阶马上就做出了决定,不管皇帝怎么想,务必先把高拱搞下台,至于和皇帝的关系,再想办法慢慢修复就是了。

  而此时,谭纶奏疏的消息也已经扩散,整个京城官衙里上班的官老爷们都听说了此事。

  一时间,无数的书办、小吏从各自衙门里被派出,急匆匆赶到通政司抄录谭纶奏疏,然后带回去给自家老爷看。

  内阁高拱值房里,郭朴已经和高拱相对而坐,正在说起此事。

  两人这会儿脸上都挂着轻松的笑容,在他们眼里,这就是在外的官员们和他们当初表态一致,是希望能开海禁,试试效果的。

  他们在内,谭纶、涂泽民等人在外,内外呼应之下,开海禁的政策说不好真的就能通过。

  想到前些天受的气,高拱还兀自有些不甘。

  虽然最初他是因为义气之争选择和徐阶唱反调,可事后他也觉得涂泽民的意见有可取之处,试试无妨。

  所以,即便大量反对奏疏出现,指责他擅改祖制是他依旧坚持自己最初的观点。

  高拱就是这样一个人,只要他觉得是对的,不管别人如何,他都会坚决支持,根本不受其他人的影响。

  “谭纶的奏疏上的好,让这帮子成天在京城混的官员看看,谁才是井底之蛙。

  都没去过地方上,哪里知道管理地方的难,也只有涂泽民、谭纶这些在江南日久的人才知道该如何平定地方。”

  高拱轻啜一口茶,淡淡开口说道。

  “能够得到外朝的支持,确实是一件好事儿,这也说明涂巡抚上奏不是心血来潮,说不好在上奏前和浙江、广东等地官员是有联系,商议过的。”

  郭朴也是点头称是。

  他们这些在朝中的大臣,对沿海的了解肯定比不过这些地方官,自然制定政策上难免失当。

  或许就是因为他熟悉,他和高拱两人在重大问题上几乎无话不说,当然知道开海之议和高拱无关,有今天这个局面自然想当然以为是涂泽民通过和周边官员沟通后,深思熟虑的结果,根本想不到此事背后还有幕后推手。

  “我已经想好了,不管陛下是否答应,我都会请求陛下一试,到时候我们提出可选择一处良港开海,等上几年,看清楚开海的效果后再决定后续如何。

  若是对朝廷有利,则扩大,若是不利,则维持甚至关闭此港。”

  高拱把自己这两天想到的又对郭朴说道。

  “大善,正如如此。”

  对此,郭朴自然没有意见。

  祖制是什么东西,那不过是大臣们用来钳制皇帝用的,可不是用来对付大臣用的,他才不会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。

  既然做官,自然就想要把天下治理好,自己也有机会青史留名,而这正是他们这些官员所追求的。

  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身前身后名,也不负自己一生所学了。

  “两日后大朝会上,还请郭公助我一臂之力。”

  之前,高拱就有此打算,今日又见到谭纶的奏疏,高拱自然觉得胜利在望。

  开海,至少是尝试开海,在高拱和郭朴二人看来,这是众望所归之事。

  至于朝中阻力,不过是一群井底之蛙呱噪。

  他们懂什么?

  高拱是很看不起京官的,觉得他们就是趴在帝国身上不断吸血的蚂蟥,只知道为自家利益考虑,贪污腐败捞银子,对国家一点贡献都无。

  如果稍微有点廉耻之心,就不应该反对利国利民的政策,比如这开海一事。

  高拱还想着等两日大朝会上出手,狠狠出一口恶气,他哪里知道不远处已经有人打算对他出手。

  京官的议论,对魏广德来说,丝毫不会受到影响,虽然他也让人去抄了谭纶的奏疏,只是拿回来看了眼。

  虽然不关心别人的议论,不过不得不说,魏广德到这会儿才是真的明白,开海这事儿真的非同小可,他还是低估了此事的影响力。

  甚至,魏广德估计在皇宫里的隆庆皇帝这会儿看到东厂给的密报,怕也是冷汗直冒。

  转眼第二天一大早,高拱高高兴兴走进内阁办公,只是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,他就满脸寒霜的走出了内阁。

  一直到了宫外,家里的轿夫已经被人喊道了这里等待。

  高拱一句话也没有说,气呼呼的钻进轿子里扬长而去。

  今日,他又一次在内阁感受到徐阶深深的恶意。

  处理公务不多时,他就被徐阶叫进值房,迎接他的是来自刑科给事中张缙的弹劾奏疏,弹劾他刚愎自用无大臣之量,支持开海有违祖制等等。

  而之后不久,李春芳也拿着一份奏疏过来,这是来自南京都察院广东道御史李复聘的奏疏,疏中更是说劾奏大学士高拱奸恶五事,还请陛下罢之的话。

  高拱只是默默看完张缙和李复聘的奏疏,把这两人记在心里,心里更是记恨徐阶。

  虽然徐阶在他面前装的跟老好人似的,要说这两人和他徐阶无关,高拱打死都不会相信。

  这个时候,因为李春芳召唤来的郭朴、张居正、陈以勤等人也到了,毕竟是弹劾内阁阁臣,需要回家避嫌,所以这样的大事自然要知会所有人。

  不仅是让他们了解事件真相,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引以为戒,这也是内阁的传统。

  看了两份奏疏,郭朴和陈以勤的脸色都不大好看。

  大家都不是傻子,就算是李春芳也是一样,只是时不时瞧一眼徐阶,也不多话。

  高拱灰溜溜离开内阁的消息,第一时间就传遍了京城官场,也传进魏广德耳中。

  对此,魏广德能说什么?

  其实自从涂泽民的奏疏送进京城后,魏广德能做的就很少。

  本来在他原本考虑里是应该联合支持者,分化反对者,寻找机会为这项政策通关的。

  但是在此策有演变成内阁倾轧以后,魏广德能施加的影响就变小了,毕竟不在一个层次上。

  内阁到目前为止,也没有召集过六部九卿等重臣部议过此事,而是有意无意放纵京官私下里讨论,只是不准被他们做出逾制之举。

  这就是徐阶作为内阁首辅的好处,内阁发出的条子都避不开他,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。

  不久后,芦布有传来外面的消息,隆庆皇帝移驾内阁。

  昨日谭纶奏疏到后,魏广德就知道有此一遭,皇帝应该是觉得事态发展也差不多了,虽然反对者众,可两封外臣的奏疏都持支持态度,可以试探内阁阁臣意见了。

  但是想到刚刚收到的消息,高拱的离开,魏广德就知道,肯定是昨天徐阶在看到谭纶奏疏后改变的策略。

  他刻意安排人激走高拱,为的就是隆庆皇帝在内阁咨询意见时,尽力反对开海一事。

  和魏广德想的一样,在即将驾临内阁时,皇帝才知道高拱再次被弹劾而回家避嫌的消息,当时就有点傻眼。

  没有高师傅的支持,隆庆皇帝不觉得有人能说服徐阶。

  毕竟,就在涂泽民的奏疏上,内阁阁臣对此的态度都是摆明了的。

  “.陛下,虽然从涂巡抚奏疏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对百姓困苦的怜悯,请求开海解决福建百姓生计也是为朝廷、为百姓着想,可祖制就是祖制,祖制不可违,还请陛下驳回涂巡抚的奏疏。”

  在隆庆皇帝硬着头皮进了内阁说明来意后,首辅徐阶当仁不让率先发言反对。

  “陛下,从这几日内阁收到百官奏疏也可以看出,绝大部分大臣都反对改动祖制,反对涂巡抚的建议。”

  张居正这时候也站出来,恭敬的对皇帝说道。

  此刻,内阁值房里,隆庆皇帝坐在上首,内阁五位阁臣分左右立于下首。

  “朕今日来此,就是为了听取建议,众卿家有什么想法尽可说来。”

  虽然一开头就被徐阶和张居正先后发言反对,可隆庆皇帝也知道,内阁还有郭朴和陈以勤是持支持态度的,高师傅虽然不在内阁,可也不是没有支持者的。

  果然,听到皇帝这么说,郭朴当即就站了出来。

  “陛下,臣是安阳人,对福建了解不深,也是因为看了涂巡抚奏疏才知道此事,昨日看过谭总督奏疏后,又找来早年谭总督汇报福建情况的奏疏观之,方知道闽粤两地多匪患的原由。

  开海虽有违祖制,可细细想来,却可给当地百姓一条生计,臣请陛下开恩,准福建一地试行开海,以解百姓生活困苦。”

  当年谭纶做福建巡抚时,郭朴刚好回家守孝,所以还真没看过谭纶对福建事的奏疏,还是昨日才翻出来看了遍,自然对福建的情况了解更深,知道福建百姓不开海就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,要平靖地方,开海是唯一选择。

  所以即便今日高拱不在,郭朴还是决定力挺开海。

  毕竟,他能进内阁,本身在朝野中也是被议论颇多。

  直到现在,说起内阁阁臣,还不时有人拿他和李春芳打趣,称他们是“青词宰相”。

  李春芳为此,不得不低调做事,尽量避免涉及朝中大事,减小自己的存在感,而他因为与高拱乡里相得,不免走的近些。

  “陛下,臣支持郭阁老的意见,为福建百姓计,请准开海。”

  陈以勤在郭朴说完话后,马上站出来表态道。

  徐阶以祖制反对开海,他们就以福建百姓福祉请求开海。

  只要把这个基调定下来,反对开海虽然顺从祖制却置福建百姓生死于不顾,传出去未必能落个好名声。

  福建百姓真因为不开海就会饿死?

  当然不是,只是生活困苦些,但这些话这个时候不能说,而是要当做事实传进所有官员的耳中。

  这些,自然也是魏广德想到的策略,面对祖制,无论如何都找不出开海的理由,那么就只能以百姓福祉这个大道理来说事。

  至于开海可以搞钱,可以缓解朝廷财政困窘,这话在大明朝堂上是决计不能说出口的。

  人家一句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”就可以把你驳死,大明朝始终秉持的是小农经济,以农为本。

  到这个场面,李春芳有些坐蜡了。

  内阁在场五人有四人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,算人头的话那是旗鼓相当,泾渭分明,可就把他给将住了。

  支持谁?

  给谁站台?

  按照原本的情况,有高拱支持,他以祖制为由不得不反对,那么支持反对就是平分秋色。

  可今日高拱明显着了徐阶的道,他该怎么表态?

  站徐阶,最后这个置福建百姓生死于不顾的罪名怕就要落到他头上。

  站郭朴那边,自己似乎又有两面三刀之嫌

  一时间,李春芳犹豫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pafarm.com。CP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cpafarm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